首页 >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正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日期: 2020-02-28 10:08:07 作者: 李书诚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派生需求。

2. 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3.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他认为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

4. 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5.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 L1(Y)+ L2(i)

6.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二、货币供给

7. 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8.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9. 货币供给机制:①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②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0.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11.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①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②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③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三、货币均衡

12.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如下特征:①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完全相等;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③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13. 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14.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M1)就应与GDP同步增长△M1=Y’×M0

四、通货膨胀

15. 通货膨胀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的上涨”。

16. 通货膨胀的类型: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③输入型通货膨胀;④结构型通货膨胀

17.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18. 造成过度信贷的主要原因:①财政原因(财政发生赤字、推行赤字财政政策);②信贷原因(既有来自财政赤字的压力,也有来自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的压力,还有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的原因);

19. 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20. 通货膨胀的治理手段:紧缩的需求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21. 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

22. 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复制本文地址:http://www.aspxnet.com/albz/563.html

免费真题领取
资料真题免费下载